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復育
在2015年之前,沒有人相信在一個繁華大都會的熱鬧公園,能復育出夜間小精靈—螢火蟲。
透過產官學民各界的共同努力與關心。終於在台北都市之肺成功復育螢火蟲。
繼2014年,本司生態團隊與台大教授顧問團共同合作,成功地幫木柵仙跡岩旁的馬明潭水生黃緣螢搬了家後,成功取得螢火蟲生態池營造工程的各個參數,透過產業、學界、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與關心,2015年,生態團隊完整參與了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生態營造及復育的過程。
考量各種可能的情況,經過一番仔細考量及眾多協商過程,最後選擇了靠近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旁邊的「小小生態池」,作為大安森林公園黃緣螢復育的基地。
但並非利用原有的小小生態池,而是利用這個位置去營造一個大約十多坪的生態池,作為黃緣螢復育的第一階段。
而當初會選擇露天音樂台旁邊,理由之一,就是露天音樂台底下有公園駐警,如果發現有民眾在生態池任意放生,至少能在第一時間出來進行勸導。
畢竟「減少外來入侵種進入」,是水生黃緣螢復育成功的條件之一。
由於是一個新建的生態池,所以有別於其他生態池,大安森林公園的第一期螢火蟲生態池,在設計階段,便有許多不同於過往生態池的設計巧思。
而復育的螢火蟲種原,在考量地緣關係後,最後選擇了木柵及新店地區的黃緣螢,作為主要來源,就這樣生態池營造團隊,在設計師及本司生態專家的指導及看顧之下完成了,與此同時黃緣螢幼蟲也養遇到合適野放的階段。
2016年2月的超低溫霸王寒流,可能還有些朋友記憶猶新,而就在那天,我們舉辦了野放活動,還記得當時有不少批評聲浪,甚至有人認為在那種天氣野放螢火蟲是「踐踏生命」,但就在同年四月,第一隻黃緣螢,在第一期生態池畔閃閃發光。
初步成功了!
2016年4月,透過本司生態團隊與台大教授群及台北市政府的共同合作,在大安森林公園消失了二十五年的黃緣螢,重新閃光!
之後在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的支持下,繼續參與了第二期及第三期生態池的營造工程及復育,讓台北市民在熱鬧市中心的公園,就能發現這些可愛的夜光使者。
這個故事,就是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復育的起點,而螢火蟲也在每年四月,等著大家前來欣賞他們的愛情閃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