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南路三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工程

潺潺流水.拼湊記憶碎片

隨著農業社會的轉型,灌溉著舊時臺北的潺潺水圳,已日漸隱沒於街道巷弄之中,瑣碎拼湊起老臺北人心中的片刻記憶。

新生南路三段經過景觀改善工程後的新面貌

這裡曾是老臺北人口中的「堀川」,於日治時期工程興建成現今的新生南路。近年來氣候變遷衝擊都市發展,各地區遭逢淹水及乾旱等災害已成常態,「都市計畫」關注「氣候變遷議題」之必要性與重要性更加受到重視。本案為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委辦,由經典工程顧問公司重現意象設計,並強強聯手樹花園細緻施工。

期盼營造綠色都市景觀新意象,形塑開放視野與空間可及性,串聯周圍藍綠帶,以防災蓄洪為概念,友善生態為理想,營造水圳意象空間,喚醒往昔水圳記憶。

本案計畫周邊藍綠資源分布圖

基地改善前

原新生南路三段帶狀人行道與校園空間由三段連續圍牆與花台為界,阻隔了校園與周邊區域之視野和活動可及性,期盼經過景觀美化與改善,增加空間自明性及提升空間多元化。

基地改善前的樣貌

挑戰與策略
  1. 景觀單一缺乏多樣性:運用層次感植栽進行美化,保留既有樹木,改善原生育地環境,營造多樣化的動植物環境空間。
  2. 空間串聯性與可及性較低:營造生態綠廊串聯校園與空間,並擴及周邊藍綠帶,形塑人與環境之共存空間。
  3. 缺乏空間自明性:營造空間多元化與使用機能,規劃分區特色,彈性提供各年齡層使用者。
  4. 校園與周邊社區空間介面友善性低:打開圍牆介面,透過水道美化提升使用者與空間利用之多元交互關係。

新生南水圳.風華再現

計畫範圍與概述

本案計畫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與臺灣大學介面腹地空間,南自羅斯福路,北至辛亥路口。主要分為4區段:

平面設計圖由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提供        

A | 舒活散步區段    農業陳列館田埂廣場

   – 與農陳館建物設計理念呼應,以田埂意象重新規劃館前廣場

   – 順應喬木根系設置綠帶空間

   – 既有人行道鋪面重整更新為透水鋪面

農業陳列館一側的舒活散步區段

B | 平台休憩區段    新月台城市廣場.水路啟程

– 拆除圍牆綠籬,形塑開放活動場域

– 重新規劃新月台動線

– 設置無障礙坡道提升空間可及性

美化後的新月台平台休憩區段

透過改善工程美化新月台平台與提升空間可及性

C | 綠意水景區段    林間水景.水圳系統再活化

– 調整臺大沿線機車停車格,釋放校園使用空間

– 形塑水圳意象再現與活化

– 落實海綿城市,水道綠地增加都市滯洪保水量

打開圍牆介面形塑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共存的景觀空間

全球面臨極端氣候的影響,許多工程逐漸採用友善生態的概念落實與執行。「透水紙模鋪面」表面層採用多孔隙的透水磚,結構層為透水混凝土和環保透水紙模。下雨時,雨水會經由透水磚的孔隙滲入,減少表面逕流、地面積水情形,保障行人的步行安全;待天氣放晴,水分蒸散的同時,將地表的熱一併帶走。除了減輕排水設施的負擔,會呼吸的鋪面,也增加了地表的透氣面積,加強地面與空氣中熱和水的交換,進而減緩都市熱島效應。

採用透水紙模鋪面減緩都市熱島效應

D | 體育休閒區段    林蔭小徑.友善步行空間

– 保留基地內既有樹木,重新整理植栽

– 降低既有圍牆高度,增加人行視野通透度

– 打造友善、人本、健康的步行空間

體育館側人行空間美化與改善

誰來讀懂樹木的語言?

工程區域範圍內共225株喬木,既有樹木經由ISA國際樹藝協會認證樹藝師進行「目視診斷評估(Visual tree assessment,VTA)」,配合工程內容及樹木現況進行修剪、基地內移植、養護與移除,每一步皆縝密而慎重。

ISA國際認證樹藝師進行樹木目視診斷評估

樹木移植作業

工程區域範圍內9株喬木以「全樹型移植工法」在保持原有樹型之前提下,進行適當疏枝、斷根,並保留至少60至90日之養根期,確保樹木根系發展健全,並於後續進行樹木移植,保障樹勢活力與移植存活率。

樹木移植前的適度修剪與斷根作業

樹木修剪作業

我們依循樹木的生長勢,評估修剪幅度大小,掌握以下三點原則,以正確的修剪方式,進行樹木修剪,期待樹木皆能健康生長。

  1. 針對樹木之枯、老、病、弱枝等不良枝條進行修剪
  2. 使用鋒利修剪工具,切口平切,避免產生撕裂
  3. 採用三刀式修剪法進行修剪,避免樹皮撕裂

樹木不良枝條參考圖 三刀式修剪法

樹木治療與保護

工程期間我們針對基地內樹木進行的保護措施,主要為以下原則:

  1. 針對樹勢較衰弱之喬木,於工程期間進行相關養護作業,並定期追蹤樹勢,確保樹勢活力。
  2. 工程期間以麻布等柔軟材料包裹樹木主幹,避免施工造成樹皮損傷。
  3. 工程移除既有混凝土鋪面之前,如遇樹木浮根及竄根等情形,改以人工敲除舊有地坪,減少對樹木根系之干擾。

麻布包裹保護主幹

我們在基地內一株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列管之受保護樹木編號2227大葉雀榕的「樹木保護帶」周圍設置圍籬,藉此降低工程對樹木所帶來的干擾。

  1. 確保樹冠外圍3米內無開挖
  2. 確保樹幹周圍1米內不種植新地被
  3. 根部保護:架設乙種圍籬長10.8m ,避免機具傷害

設置樹木保護帶降低公共工程對樹木之干擾

將一切美好回歸環境

整體設計規劃一直到施工執行,我們尊重在地之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,落實友善環境工法,期盼建構環境友善的綠色景觀空間,成就臺北市成為一座與自然生態環境共存共榮的宜居城市。

error: 內容受到保護!